保险版块属于典型的困境反转,请关注!保险公司过去几年的发展模式就是拉人头,通过扩大代理人规模,吸引更多代理人入职保险公司,然后让保险代理人将保险产品销售给身边的人,从而拉动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持续增长。不过2020年疫情爆发以后,这个模式基本运转不下去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比较依赖线下沟通代理人一般需要跟客户多次交流以后,客户才会选择购买保险产品。

因此2020-2022年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数量和新业务销售出现断崖式下跌,中国平安的寿险新业务价值从2019年高点的889亿降低到2022年的288亿。不过祸福相依,保险公司也趁着行业调整期,淘汰了一大批过去表现不佳的代理人,提升了代理人队伍的整体素质。2023年疫情以后,保险公司的保单销售情况逐步恢复,23年一季度中国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保险板块业务基本面迎来拐点。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投资环境大大改善。保险产品的主要特征传统寿险产品传统寿险产品提供保险的最基本功能生存和养老风险保障。具体划分为终身和定期寿险、终身和定期两全保险、终身和定期年金保险等。

新型寿险产品由于分红保险和非传统保险(投连险、万能险等)在中国市场刚出现时间较晚,所以也称作新型产品。新型产品的主要特点是,使利率风险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进行分担,这类产品正在逐渐成为国际寿险市场的主流产品。目前分红产品已是国际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受客户欢迎的产品之一。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具有分红功能;在香港,这一比例更高达90%;在德国,分红保险占人寿保险市场的85%。

银行保险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最大限度的满足银行、保险和客户三方面的利益,实现三赢。即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降低经营成本;银行则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增加了利润来源。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银行保险发展离不开对产品的税收优惠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对于我国来讲,在金融市场的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金融监管的力量和技术也有待加强和提高的前提下,要进一步加强银行保险的深层次合作,创新产品服务,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大激励机制,完善相关法律,促进银行保险业务的深层次发展。
一是保险公司与银行应立足长远,加深银行保险合作的紧密程度,积极拓展银保合作新领域,进一步加强业务合作,推动深层次的资本合作;二是要站在战略高度,建立银保长期合作机制,树立稳健、持续发展的观念,寻找共同的客户市场,提供多元化服务,保证客户的长期满意度;三是重视对现有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挖掘有潜力的合作点,探索多元化的销售模式,避免短期行为。